读书笔记之《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-从技术思维到商业逻辑》
- 必须承认,这个世界并不是完全的公平,付出并不是真的一定有回报;必须承认,你可能遇人不淑,千辛万苦却为人作嫁衣裳,这些情况都存在;有些人含着金钥匙出生,轻轻松松做点事情就可以顶上别人辛辛苦苦一辈子。
- 用正确的思维,做正确的事情,把失败的经历当作下一步前进的垫脚石。一点点提高你赢的概率,别被那些烂人烂事毁了自己。
- 我对架构的原则是,适度灵活,简单至上。你会发现,越是简单的架构,遇到新的业务需求,改动和升级越容易,很简单的一个道理,新的工程师进来看代码理解逻辑的成本低。
- 互联网时代一个巨大的谎言是,信息是公开透明的,但是很遗憾,这不是真的。第一,一些非常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,并不在互联网流传,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小圈子,有些信息和资讯,只在小圈子里流通,对广大公众而言,这些信息是无从获知的。第二,即便互联网存在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,也是混杂在大量垃圾无效信息里的,甄别的技术难度极高。而且更严峻的是,即便是这种有价值的信息,往往也是以碎片化方式存在,你必须在大量的垃圾信息中寻找这样的有价值碎片,再一片片拼起来,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- 创业,真的不是一件光鲜、自由、体面的差事,你要经历数不清的委屈、误解、嘲讽、孤独,甚至背叛。然后,幸运地把握那一点点潜在的机会,从而超脱。或不幸地,最终黯然收场。有人说:“趁着年轻的时候,干点儿自己想干的事儿,无论成功还是失败,都会成为这辈子最美好的记忆,对吗?”这话通常是最终的成功者说的,失败者都没资格说。是的,很残酷,但这才是真相。失败者的待遇是,你身边各种亲朋好友、同行及评论家都会摆出一副胜利预言的样子跟你说:“看看,我早说你这样不行的吧。”你还认为这是美好记忆吗?那些秀美好的都是功成名就的“大佬”,人家有资格把苦难当作美好的记忆,你有吗?创业,需要一颗大心脏。如果放弃一份优渥的薪酬,去做三年不赚钱的事情,我的女(男)朋友不会离我而去;我的父母家人不会因贫困潦倒而陷入挣扎,我自己不会因为忧郁和烦躁而失去平和的心态,甚至继续前行的勇气。每个创业者,都要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。如果你做不到,那么,对于你的创业梦想,还请再斟酌一下。
- 创业者必须坚持自己的兴趣,才能做出有价值的产品,我以前曾经喜欢给创业者各种支招,告诉他们什么领域更有机会,但我发现,劝一个创业者去做他不感兴趣不愿意投入的领域,和让他去打工没什么区别。创业,需要一种坚持,别人都不信你的时候,所谓领域内“大牛”和专家宣判了你死刑的时候,你还敢不敢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?
- 创业者要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,还要理解资源和能力的局限性。
- 创业者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就是,在发展过程中,不断地反思自己,反省自己,快速迭代的不仅仅是产品,还有自己。而正确地认识自己,其实往往是最难的一件事。
- 用爱站,用百度指数,在看数据之余,要理解指数背后的逻辑。所谓的关联词,所谓的长尾词,所谓的词根扩展词,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,对我们做需求分析和竞品分析有怎样的帮助。如果你只是去看,而不去思考,这个数据毫无价值。此外,一个非常好的调研工具,是百度知道,在知道上,有大量的提问和大量的答复,如果你善于搜索,这些提问和答复,就是你调研的目标。
- 百度知道是最强大的调研平台,只要你善于搜索和整理。此外,淘宝指数和淘宝的销量数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分析渠道。
- 骂你骂得很凶的用户,往往是你的深度用户,对你的目标越高,才会失望越大。做生意也是如此,挑货的才是买货的,他真要买了,才会说你东西这不好那不好,他不买只是看看他才懒得关心这个。
- 以为会喊的才是用户,忽略沉默的大多数简单说就是,大部分用户可能不太会在互联网上发声,而你听到的最多的声音,可能真的不是你的用户。你说用户的意见重要不重要?用户的诉求重要不重要?重要,但是要有个度,如果你为了满足少数用户的声音,而忽略了沉默的大多数,很可能遭到灭顶之灾。
- 大部分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核心价值是运营,是用户需求的分析和细致的产品定位。而在创业初期,技术的价值在于快速试错,快速迭代,快速对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做判别并给予有效反馈。这时候,你追求架构,追求极端的运行效率,甚至追求极端的安全都不是特别有意义,因为这个版本可能用不了三个月被证明不成立会推翻掉。但当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,用户规模、请求规模,以及收入规模快速扩大的时候,各方面技术要求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,当产品已经被验证的时候,技术打磨的意义可能就相当重大了,能不能挺过增长带来的技术压力,成了很多中小创业公司生死的门槛。
-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,优秀的技术保障往往没有存在感,其价值只有出问题的时候才会被人想起来。
- 有些技术达人创业,他们因为掌握某种技术优势,非常希望把这个优势变成商业模式,但是他们也明白要从用户需求出发,可是真明白吗?很多时候,他们会基于自己的优势,“创造”出他们认为的用户需求,然后“完美”地用他们的技术优势来满足。
- 大公司要专深的人才,但小公司,特别是创业初期,最需要的是能力驳杂的全栈达人,你还会觉得大公司的人最合适?
- 最适合给创业公司提供完备技术指导的,既不是大公司的技术达人,也不是小公司的多面手,而是见证了一个巨头从小到大的那一小撮技术达人。也就是从BAT早期开始就加入并一路跟到公司超大业务规模的核心技术负责人,这样的人,既知道小公司的技术是如何起步的,如何在低成本下完成基础架构的搭建;也知道业务规模爆发后技术架构是怎样演进的,如何应对各种复杂场景中的技术挑战。
- 分析搜索指数,查阅百度知道,是寻找用户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,这事我再强调一次。
- 一个架构师最多的工作是看自己的运维监控数据、服务器日志,看业务场景中瓶颈系统的源代码和数据结构,然后不断思考和调整,寻求可靠性、成本、扩展性、安全性综合最好的方案,来优化和升级现有系统,进而不断迭代,不断反思曾经犯过的错误,然后逐步成长起来。当然,在这个过程中,也会不断有目的地搜索其他开源系统和巨头的技术方案,但如果连最基本的业务场景瓶颈分析都不做的,连基本运维的日常都不盯的,你看那些是没用的。
- 有气度的人从事管理职位,一定不会压制和埋没人才。这点特别特别特别重要。很多时候,管理岗位的人必须是有气度能容人的,水平是不是最高其实反而不那么重要。我一直有个观点,对于能力突出的“大牛”,待遇当然要给够,头衔也可以给高,但是职位却要慎重。